习近平主席2日在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致辞中宣布,继续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在月末等资金偏紧的时点加大逆回购投放力度已成为常规操作。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为维护月末流动性平稳,当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500亿元逆回购操作,期限7天,中标利率维持在2.20%不变。这也是8月25日以来,央行连续5个交易日开展500亿元逆回购操作,此前逆回购操作规模一直为100亿元。
“如果有一天房子价格低于现有负债,卖了都还不了款,市场真正的危机就到来了。”8月29日,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在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21夏季论坛上表示,要警惕房价下跌风险,防止出现“负资产”。
可持续的货币国际化离不开强有力的经济内、外循环的支撑。作为人民币最大离岸市场,香港可在新发展格局中助推人民币国际化,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迎来广阔前景。
“保持信贷平稳增长仍需努力。”近日,央行召开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研究当前货币信贷形势,部署下一步货币信贷工作。
英国路透社日前报道称,人民币国际化指数创五年半来最高纪录。美国花旗银行预测称,2030年人民币有望反超日元、英镑成为全球第三大国际结算货币。
近日举行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关系发展和安全,要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统筹做好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居于党的十九大确定的三大攻坚战之首,其重点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近年来我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取得阶段性成果,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任重道远,仍需坚持不懈,继续努力。
近期,随着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窗口期临近,资本市场走势格外受投资者关注。围绕着全球股市走势、IPO市场、中国资本市场潜力等话题,经济日报记者专访了花旗银行研究部董事总经理、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刘利刚。
上周公布的一份会议纪要显示,早在7月底美联储就已开始讨论年内缩减购债。然而仅仅一个月之后,德尔塔毒株疫情的蔓延以及持续的通胀压力使美国经济不确定性再度提升,美联储年内能否缩减购债依然存在不小变数。
在上半年“成绩单”出炉后,货币政策接下来怎么走,围绕哪些重点发力,这是近一段时间市场关注的焦点。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1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出了下一步货币政策发力的关键点。
深圳银保监局近日发布上半年银行业消费投诉情况通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深圳银行业消费投诉18340件,其中,涉及信用卡业务投诉13036件,占投诉总量的七成以上。深圳的情况在全国有一定代表性。此前银保监会消保局披露,2020年第四季度涉及信用卡业务投诉44621件,占银行业消费投诉总量的58.5%。目前,信用卡业务仍是金融投诉的“重灾区”。
直播带货火遍全网,也成为各家银行拓宽销售渠道的途径之一。从去年开始,国有大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中小银行纷纷试水,掀起“金融+直播”的营销热潮,内容涵盖了金融扶贫、投资者教育、金融产品推荐等诸多方面。